中国乌龙茶进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乌龙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23|焦点热讯

近年来,在国内乌龙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背景下,其产销规模稳步提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未来国内乌龙茶行业将朝高质量、规范化、高端化方向不断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茶业只有不断走向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才能使中国真正地从采茶大国,消费大国变为品牌强国。当前,更多创新型的消费模式正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相关资料图)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乌龙茶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疗价值,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乌龙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乌龙茶的产地不同,品质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产地不同,乌龙茶有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中国台湾乌龙茶、广东乌龙茶之分。闽北地区的乌龙茶品种丰富,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普通名枞、名岩名枞(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矢等);闽南地区有铁观音、白芽奇兰、黄金桂、毛蟹、本山、梅占、佛手等品种;广东地区有凤凰水仙、岭头单丛、凤凰单丛等名优品种;中国台湾地区主要有青心乌龙、大叶乌龙、硬枝红心、金萱等品种。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乌龙茶其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目前我国茶叶相关企业共有168万家左右,国内茶企形成了千家万户闯市场的格局,出现了品牌多,次品多,假冒伪劣多的现象,从而使得茶市场秩序非常混乱。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经营主体的谈判能力很低,企业之间低价竞销。此外农残超标、以陈充新、价格虚高、恶意炒作和渠道混乱等状况,凸显茶产业外部环境的乱象。据《中国茶健康产业前瞻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茶行业普遍存在八大问题:六大茶,互掐多,情怀少;茶品牌,名牌少,价格乱;成本升,均价落,劳力少;茶安全,有隐患,多误读;茶产品,传统多,创新少;产量增,消费长,不同步;茶生产,单产低,面积增;出口平,利润薄,壁垒多。

中国乌龙茶进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乌龙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23

2021年中国乌龙茶的出口数量为1.92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0.22万吨,2022年中国为乌龙茶出口数量为1.94万吨,较2021年中国乌龙茶的出口数量略有上升。2021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金额为3133.08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260.64万美元,2022年中国乌龙茶的进口金额为2297.28万美元;2021年中国乌龙茶的出口金额为28159.75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6563.55万美元,2022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为25822.6万美元。从进出口均价来看,中国乌龙茶的进出口均价都有所起伏,2022年中国乌龙茶的进口均价为8835.7美元/吨,出口均价为13310.6美元/吨。

分省市来看,2022年中国福建省乌龙茶进口金额为931.27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一;上海市乌龙茶进口金额为749.47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二;广东省乌龙茶进口金额为226.94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三。2022年中国福建省乌龙茶出口金额为18666.76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一;广东省乌龙茶出口金额为3882.04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二;江西省乌龙茶出口金额为1281.68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三。

2022年9月,福建省主导研制的乌龙茶国际标准ISO207162022《乌龙茶-定义和基本要求》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牵头提出、制定并正式发布的首个产品类茶叶国际标准,标准计划到实施共历时15年。该标准的发布为我国乌龙茶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国内乌龙茶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起到了助推作用。

本报告准确把握乌龙茶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乌龙茶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想要了解更多乌龙茶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乌龙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