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支持建设研发创新等特色型综保区 综合保税区建设现状

海关总署:支持建设研发创新等特色型综保区


(相关资料图)

8月16日,海关总署召开记者通报会,围绕海关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23条措施进行情况介绍。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表示,海关总署综合考虑全国各地综保区差异化的特点实施改革,提出支持建设特色型综保区,鼓励地方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探索开辟产业新赛道,建设研发创新、服务贸易等特色型综保区。

据了解,海关总署近日印发了《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全国特殊区域进出口值8.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9.9%,以不到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值。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保税区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保税区发展前景预测研究

综保区的政策优势,核心在于“境内关外”的身份,可实现“保税免税”和“入区退税”。除此之外,在税收管理方面,基于封闭围网的监管条件,海关对综保区实行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如区内货物可以自由流转、区内企业可以利用监管期限内的免税设备接收区外企业委托开展加工业务,区内货物不设存储期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等。

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有统计数据的159个特殊区域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9399.79亿元,其中出口9697.79亿元,进口9702.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6%,7.69%和2.74%,进出口和进口增速优于全国同期水平。同时,我国特殊区域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19.62%,17.17%和22.89%。

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的外贸进出口增速略优全国外贸,好于预期。但也仍然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加工贸易订单减少造成的进出口和出口增速继续减缓,出口增幅低于全国同期的趋势,稳外贸稳规模、稳外资增动能的任务艰巨。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3月,我国综合保税区等159个特殊区域实现进出口7,053.54亿元,其中出口3466.25亿元,进口3587.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3%,9.52%,9.34%。其中进出口、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低于同期全国外贸增速6和13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也是今年一季度全国特殊区域外贸进出口增速减缓的主要因素。

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

制定出台《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管理公告》,优化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作业模式和作业流程,推动综合保税区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对于实施许可证管理的进口设备,如有出区使用需求,允许在进入综合保税区时验核许可证件,出区进入国内处置时不再验核,其他情形按现行规定办理。监管年限届满时,自动调减账册,无需企业申报。

选取综合保税区内信息化系统完备的仓储物流类高级认证企业,推动将仓库管理系统与海关联网,系统自动采集海关监管所需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与报关数据等自动比对印证,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强化综合保税区以企业为单元的管理理念,优化综合保税区布控查验比例,减少货物的卡口拦截,提升监管效能和企业获得感。

综合保税区建设现状

盐田综合保税区

2023年盐田综合保税区已顺利启动保税冷冻物品物流业务,随着本次供港链路打通,预计将进一步助推盐田区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保税-供港冷链货物进出闭环,丰富粤港澳大湾区"肉菜篮子",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梅沙海关、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全力推动下,项目得以快速推进,于4月26日正式测试成功。该项目是基于万纬冷链OTWB系统与客户系统的深度合作,可实现车厢温度全程可控、车辆信息全程可视等全程信息化管理。通过推动实现数字化及无纸化物流,实现对客户的业务赋能,打通供港食品冷链最"鲜"一公里。

烟台综合保税区

国家税务总局烟台综合保税区税务局依托“政策直通车”税收服务机制,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点对点政策辅导,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跑赢科技研发的“新赛道”。

近年来,烟台综保区税务局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组建包含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社保非税等各业务领域骨干的税收服务团队,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运用以及具体操作等各个环节的问题,确保企业快速、高效享受到政策红利。

未来,烟台综保区税务局将进一步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实覆盖面,推动政策直达、业务速办、红利快享,着力提升税收优惠政策对高端制造业等行业的帮扶力度,助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综合保税区内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分析

2023年一季度,我国有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中心)为85个,实现外贸进出口395.19亿元,其中出口126.24亿元,进口268.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6%、64.9%和增长32.9%。其中3月实现外贸进出口142.55亿元、49.68亿元和92.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7%、59.5%和14.2%,占比今年前3季度全国中心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值的36.1%、39.4%和37.6%。

统计数据,2023年前一季度,我国我国保税中心(B型)整体自2021年以来连续取得较高速度的发展,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发展情况较2022年同期出现一些变化,主要是:一是部分中心外贸进出口出现同比高速增长,特别是深圳机场、重庆果园、连云港和重庆铁路等;二是保税物流中心,特别是排名靠前的主体企业的业务稳定性较差,进出口排名的波动性较大 。

随着政策利好和传统产业升级双重驱动,结合腹地产业基础,选择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创新型产业将是综合保税区产业选择的重要方向。例如空港型综合保税区,通常与枢纽机场紧密衔接,国际货站、航空口岸、指定监管场地等开放功能为综保区产业引入和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要充分利用一体化大通关、区港联动等模式提高保税功能区和口岸功能区业务协同效率和联动水平,依托丰富的指定监管场地类型和高效的口岸通关流程培育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租赁、跨境电商等具有特色的适空产业集群。

保税区行业报告对中国保税区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同时揭示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想了解关于更多保税区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保税区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