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报道:2023农作物种子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今年全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种子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总体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从作物种类看,水稻种子供应总量,包括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大概在15.1亿公斤,全国的需求量大概在8.5亿公斤,供大于求。其中,高产优质的品种供应量有所增加。去年,国家级审定的水稻品种当中,优质品种首次超过了60%,也就是占到了六成以上。
种子是各项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自有农业生产以来,种子就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料。20 世纪初期以来,随着应用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农作物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农作物基因改良步伐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产生并发展起来。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2000 年以来,国际种业快速发展,全球种业规模急速扩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粒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在耕地使用效率基本超过100%的严重饱和情况下,我国的种业正面临着创新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农作物种子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农作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商品化率接近达到 100%,常规稻种子由于其自交的性质,农户可以自留种,商品化率略低,根据各地调查结果和估算,2020 年其商品化率为 66.74%。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加权市场零售价格比较平稳,2020 年零售价格为 59.05 元/千克,种子使用量为 24,570 万千克,市值规模为145.08 亿元;常规稻种子市场零售价格近几年稳步上升,2020 年为 8.86 元/千克,商品种子使用量为 62,265 万千克,市场规模为 55.16 亿元。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我国 60%以上人口均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 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19 个省份的人口将大米作为主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两大稻谷产区。刚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水稻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2021 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 2,992.12 万公顷,总产量达到 21,284.3万吨,与 2020 年 21,186 万吨基本持平。
发展我国种业科技实现国产替代成为了抑制通胀的重要手段,种子行业正迎来高景气发展区间。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565万吨(113亿斤),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61674万吨(12335亿斤),比2019年增加304万吨(61亿斤),增长0.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种植要求从单纯追求产量开始转向提高安全和品质。由于良种对提高单产、降低农药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下游种植业需求的转变对种子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种子行业将面临高产、高普适性和抗病(虫)性强优良品种的市场需求。
大宗作物品种换代升级空间很大,高附加值作物种子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特色作物种子种苗市场空间广阔。当前,大田作物增产仍主要靠品种,稳定、增产、高产品种仍是发展重点。
当前种业发展方向是节肥节水节药,高产优质多抗,全程、全面机械化。粮食作物种业应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以外种业应着眼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玉米生产,种子是基础。我国玉米杂交种子商品化率接近 100%,因此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对种子需求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玉米种子市场需求量与种植面积成正比,通常每公顷需要玉米种子 22.5-30 公斤。随着杂交玉米新品种研发的不断推进,玉米种子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虽然品种的选育、改良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种子价格有所提高,导致每亩种子费用增加,但是,消费市场(口粮、饲料原料、工业原料)的扩大以及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拉动了玉米种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格整体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2020 年杂交玉米种子加权单价为 25.49 元/千克,种子使用量为 10.76 亿千克,市值规模达到 274.38 亿元,是我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农作物种子。
农作物种子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施,推动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肩负新使命新任务;二是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种业科技革命和以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全程服务为特征的产业变革迅速推进;三是我国种业开放进一步扩大,本土种子企业还面临全球化竞争、交流与合作;四是行业低迷,同质化严重,库存压力突出,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下,未来我国本土种子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化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从封闭型发展向开放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自《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出台以来,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得以明确,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日益完善,推动着我国种业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环境改善、企业总体实力与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种业进入大变革、大发展的新阶段。以基因组学、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新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持续活跃,一批规模小、研发水平落后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或被兼并,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迅速成长。
未来,欲了解更多关于农作物种子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农作物种子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