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抗癌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抗癌药物行业市场分析2023

数据显示,全球每100名癌症患者中,就有21人是中国人,每天平均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7人患癌。但在癌症的死亡率上,中国的排名则比较靠前,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癌症是目前112个国家人口的第一或第二大死因,以及23个国家人口的第三或第四大死因。自上世纪起,癌症发病人数日益增加,政府也对癌症日益重视,近几十年来,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癌症负担日益增加,癌症防治面临严峻的形势。

我国肿瘤患病人数居全球之首,肿瘤是全球至今尚未攻克的疾病,我国更是肿瘤负担最重的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资料图】

抗癌药物行业市场分析

在全球药品市场抗癌药市场规模已经“独领风骚”,而这一格局将会持续。2016年全球在肿瘤治疗产品和维持疗法上的费用支出为1130亿美元,此前五年年均增长接近9%。在我国,肿瘤药市场规模至2015年已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此前六年年均增长超过17%,2017年抗癌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

据药融云统计,2021年抗癌药物市场院内销售额总计超885亿元,同比增长13%,2022年也在稳定增长。从企业来看,TOP10药企中跨国企业有4家,分别为罗氏、阿斯利康、辉瑞和诺华制药,本土药企有6家,分别为齐鲁制药、江苏恒瑞医药、石药欧意、正大天晴、江苏豪森和信达生物。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抗癌药物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在我国肿瘤药市场中,具有较好疗效的药品大多被进口药企垄断,尤其是肿瘤靶向药,国内企业少之又少。全球性跨国药企在中国大多均有肿瘤药的布局,如罗氏、赛诺菲、诺华、辉瑞、礼来这些企业是我国肿瘤药市场排名靠前的跨国药企,多数企业均有两个及以上肿瘤药布局。

尽管部分肿瘤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或谈判药品目录,但我国患者还是承受巨大的费用压力。将该类药品进口税率调整为0则一方面有利于当肿瘤药药品进入中国市场,既有利于提高当前进口药企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新获批研发的创新肿瘤药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降低进口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肿瘤靶向药受到国家医保政策的鼓励,2017年谈判成功的36个品种中,其中有半数是肿瘤用药,预计未来随着进口肿瘤药零关税的实施,这类药品品种会更加丰富,市场有望迎来大爆发。

在肿瘤靶向药迎来多重利好的同时,肿瘤中成药则遭遇多重政策冲击。在2015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重点监控用药、辅助用药目录,国家药价调控、药占比、集中招标采购等多种控制措施的实施,肿瘤中成药尤其是注射剂的销售受到较大的影响。预计近两年肿瘤中成药的年均增速在个位百分数,不少企业出现销售下滑。

2022年第一季度已有10个抗癌药物的销售额突破10亿元,反映了这些药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潜力。罗氏“三驾马车”——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悉数上榜,同时这3款药物也是拥有较多生物类似药的单抗。

抗癌药物行业发展前景

癌症患者仍然存在巨大的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世界各国都对治疗癌症或罕见病的新药、新型疗法寄予厚望,对新药和新型疗法开发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药,这将促进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免疫、靶向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且CDE近年来不断加快国内创新药审批速度,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正加速向国际市场靠拢,免疫及靶向药物有望逐渐成为国内抗肿瘤药物的主力。而随着各种药物的加速上市,癌症患者也将迎来更多的药物选择。

在未来一旦实行抗癌药零关税进口则将会有更多疗效好的靶向药涌入中国市场,则我国肿瘤中成药市场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被遏制甚至出现下滑。

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影响,预计到2024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将进一步增长,预示着抗癌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后续将带动抗癌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张。

想要了解更多抗癌药物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抗癌药物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报告对国际、国内抗癌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关联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状况、优势企业发展状况、消费现状以及行业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总结中国抗癌药物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抗癌药物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本报告是抗癌药物行业生产、经营、科研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极具参考价值的专业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