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短讯!2023年全球创新药销售额与投资前景
创新药一般指创新药物,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
(资料图)
过去十年,在创新药价格不断走高、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顶流药物一再突破着自己的天花板。一款成功的创新药,前途无量。
2023年全球创新药销售额与投资前景
全球畅销药TOP10的入围门槛也随之飙升,从2012年的53.18亿美元提高到2022年的96.47亿美元,涨幅达81.4%,接近翻倍。对于后来者而言,高达百亿美元的入围门槛意味着,想要成为创新药顶流变得越来越难。
产业周期在大幅度地兑现。需求上,医保明确地转向对创新药全面扶持和支持。供给上,产业经过长期的迭代和积累,已经进入到拐点,意味着生命周期走向了质变,产业的爆点就在当下;其次,资产价格还处于很低的位置。这两年新能源、半导体、光伏、军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但创新药被忽视。
产业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集采压缩药企的利润空间,但金笑非认为,医保局发文多次明确不支持同质化扎堆的进展,同样一块蛋糕原来9个人分,现在3个人分,所以结果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此外,在金笑非看来,进口替代是已经明确在发生的事实。
关于医保政策,目前创新药在医保基金中占比还较低,未来,渗透率会从低个位数上到30%。
3月1日起,国家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
本次调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3个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和竞价情况看,147个目录外的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最终有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82.3%,创历年新高。
在谈判成功的121个药品中,有105个药品是近五年之内获批上市的,23个药品是2022年获批上市,包括肿瘤、罕见病这些重点领域的重大创新药品。
当前的创新药行业其实拥有多重因素支撑。
第一,从行业基本面来看,目前国内创新药行业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创新药企业创新业务经过多年培育,产品逐步进入收获阶段,数十家创新药企业此前在2020年与2021年获批上市的新品,有望为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与此同时,随着医保对创新药放量加速的影响不断加强,国内创新药的达峰周期大大加速,许多创新药有望在医保谈判后快速完成进院,并在上市后3-5年内就达峰销售。
第二,近期创新药公司海外授权喜讯不断,为国内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新信心。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3年不到前两个月时间里,中国药企已经达成海外授权交易8项,总交易金额超50亿美元。(数据来源:MedTrend医趋势,截至2023.02.16)
第三,年初医保谈判结果揭晓,医保谈判优质创新品种谈判价格整体良好,体现了医保局对创新药的积极鼓励态度,有望为未来创新药行情提供催化。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显示:
总体来看,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扩张以及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带来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生物医药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因素,而提供更好治疗手段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在医保谈判、集采影响出清、全球创新进展等因素催化下,创新药行情或许值得期待。
国产创新药处在重要转型期
全国人大代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国产创新药审评审批的建议》中表示:“全球创新药加快在境内上市的步伐,对国产创新药形成了较大压力。国产创新药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在这期间需要政策的继续引导和支持。”
据孙飘扬介绍,2015年至2022年,国产创新药批准上市数量已接近2015年之前获批数量的2倍,销售额的增幅也开始超过进口创新药。尽管如此,国产创新药占境内创新药市场份额仍不足15%,获批数量也明显少于进口创新药,差距仍然明显。
孙飘扬表示,为鼓励创新,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在制度上设立了如附条件批准、突破疗法、优先审评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境外创新药起步早,临床试验国际多中心开展,结合审评审批认可境外数据的措施,易于享受这些境内鼓励创新的政策,更加速其进口。
“国产创新药的研发,跟随创新情形较多,境外创新药涉及的靶点,国产创新药基本均有立项研发,但速度一般落后于境外。进口药在境内获批后,相同靶点适应症的国产创新药很难再获得加快审评资格,延缓了审评审批进程,加大了国产创新药和进口药境内上市时间差。”孙飘扬表示。
为促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孙飘扬建议,对于同靶点首家国产创新药,应在审评审批政策上给予支持:“酌情加快首家国产创新药审评审批,以便更早地参与创新药的国家医保谈判;进口药在境内批准上市后,同靶点适应症的首家国产创新药,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继续适用附条件批准政策。”
创新药定价需综合考虑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点。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花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即使进入临床研究后成功率也只有1/10,国际上允许创新药上市后自主定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利润,让药企收回投资并一定盈利,从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提交了《关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丁列明认为,创新药定价需综合考虑研发成本、医疗价值、市场规模等多个方面,研发成本不仅要看生产制造成本,还要考虑前期巨大的科研投入。因此,丁列明建议,在创新药定价上,允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比如5年内自主定价,并在医保谈判与支付上,突出临床价值导向,制定合理报销价格,提高报销标准;对已纳入国家医保的创新药,适当延长谈判周期,把新增适应症自动纳入报销范围,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患者受益。在使用上,对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的国产创新药,优先采购应用,畅通进院通道,不列入“药占比”考核,促进创新价值实现。
《2022-202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