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头条:数字乡村发展指数及数字乡村行业发展战略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相关指数变化的背后,是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生产数字化的转型,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映射出“三农”领域的新发展、新变迁。


(相关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数字乡村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全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年达到55,比上年增长6%。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分别增长5%、15%、4%和5%。

尽管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城市和乡村侧重点不同,无法进行精确比对,但总的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未来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和空间。

数字乡村发展指数及数字乡村行业发展战略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51.2万个村级单位实现宽带全覆盖,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从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初期的不足70%提升至100%,已通光纤行政村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it/s,农村与城市的“同网同速”基本实现,5G网络也已经在我国农村地区(如县城、乡镇等)开始进行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8%,较“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之间的差距也缩小了15个百分点。从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来看,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的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农民便捷地获取信息服务、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带来了较大益处,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行动的实施,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6.7万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4.8万个。

5G、云计算、新型物联网、无人机等ICT技术被进一步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全国各省市都开展了智慧农业应用试点建设,无人机巡田、智能测土配肥、远程监测管理农情等智慧农业技术手段得到推广,智慧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浙江省德清县通过建设蔬菜工厂,实现番茄全年连续生产,采摘期从30天提升至365天,产量达到传统大田的30倍,品质达到零农药、无污染、无虫害的高标准。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广大农村的应用,实现新技术、新要素、新商业、新农人、新文化、新农村的全面数字与智能化融合,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思路。因而,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既要补齐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满足数字化的硬条件,也要优化软环境,不断丰富数字乡村建设场景,让数字化遍及乡村各个角落。

《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数字乡村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智慧农业 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