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纺织品检测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及纺织品检测行业前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纺织品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

对此,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国内外纺织产业的微弱变化,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纺织产品的需求,应该加大力度去提高现有的纺织品检测技术,并在纺织品检测的道路上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国。疫情爆发后,行业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物资的生产供给能力,为一线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协会调研,2020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915.5万吨,同比增长18.2%,“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7.2%;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原材料,我国非织造布的产量为878.8万吨,同比增长35.9%,“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率为13.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新发展周期的开局之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将错综复杂,全球疫情尚未彻底缓解,外需持续低迷、贸易环境风险上升等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尚待消除,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另一方面,纺织行业身处深度调整转型阶段,在应对外部复杂形势的同时,仍需化解综合成本增加、环保任务艰巨、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问题,保持平稳运行面临诸多考验。

2021年一季度,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巩固向好,居民线下接触性消费需求加快恢复,线上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内需市场明显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3401亿元,同比增长54.2%,绝对规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4%。后疫情时代,纺织业发展规模恢复性增长,检测需求领域业务水平将明显提高。

我国的大多数纺织品检测机构分布较为零散,综合性检测机构少之又少,小型企业的检测部门及专业的高校检测组织数量较多,但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导致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将所有的行业机构进行整合,搭建出一个相对标准、统一规范的检测平台,致使检测无法充分实现规模效应。而检测机构分布的零散性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服务效率低下、检测结果无法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当将现有的检测机构进行整合规划,搭建起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2023纺织品检测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纺织品检测行业的竞争壁垒类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壁垒、客户服务壁垒、品牌及公信力壁垒以及技术与经验壁垒等方面。

(1)市场准入壁垒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广泛应用于投标招标、质量认证、产品研发、政府质量监督等领域,具有“证明”或“公证”作用,因此国家对检测行业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制度,使得市场新进入者面临较高行业准入门槛。

(2)客户服务壁垒由于客户的检测需求分散多样,具有金额小、频次高的特点,检测机构需要丰富的产品线以及广泛的销售渠道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还需要专业、周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快捷而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并能在保持优良服务的同时不偏离公正性原则。

(3)品牌及公信力壁垒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广泛的市场公信力需要长期的行业经营积累以及坚实的技术研发实力作为支撑,品牌影响力构成了潜在进入者必须面临的现实壁垒。

(4)技术与经验壁垒检测行业的技术,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特性和产品设计过程熟悉,另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明确的和潜在的质量特性深入理解,同时还要掌握各种产品的检测技术。因此,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对技术的综合性运用要求更高。

纺织品检测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纺织品分类齐全,按用途可分为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每大类下又可细分为小类。 具体而言,服用纺织品一般分为男装、女装、婴童装三大类,具体则可细分为西服、大衣、卫衣、内裤、袜子等品类;家用纺织品包含窗帘、床品、地毯、被子等家庭常见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种类繁多,包含农业用纺织品、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等16大类,常见产品有口罩、帐篷、无纺布袋子等。

服用纺织品多接触体表,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直接影响,是纺织品质量检测领域的重点环节。服用纺织品应满足的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其中“甲醛、异味、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等五项指标被称为“强制五项”,是服装质量检测的底线和红线。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新发展周期的开局之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将错综复杂,全球疫情尚未彻底缓解,外需持续低迷、贸易环境风险上升等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尚待消除,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另一方面,纺织行业身处深度调整转型阶段,在应对外部复杂形势的同时,仍需化解综合成本增加、环保任务艰巨、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问题,保持平稳运行面临诸多考验。

我国的大多数纺织品检测机构分布较为零散,综合性检测机构少之又少,小型企业的检测部门及专业的高校检测组织数量较多,但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导致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将所有的行业机构进行整合,搭建出一个相对标准、统一规范的检测平台,致使检测无法充分实现规模效应。而检测机构分布的零散性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服务效率低下、检测结果无法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当将现有的检测机构进行整合规划,搭建起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纺织品的检测通常是一些相对传统落后的项目,导致检测技术始终无法得到提高,相关的仪器设备老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另外,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欠缺学习意识,导致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技术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向更丰富的形式、更高的层次推进,给产业用纺织品的制造能力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纺织品检测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