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宣布大幅涨价近三成 中药独家单品或迎新一轮涨价潮

片仔癀源于明朝末年,拥有近500年传承历史,目前公开的四项主要原材料为纯天然上等的麝香、牛黄、蛇胆、田七,但其配方和生产工艺至今秘而不宣。目前片仔癀和云南白药是我国唯二的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在保密密级上为国家双绝密配方,其稀缺性凸显。根据研报指出,中药保护品种分为一级和二级,除了申请条件的不同以外,最的区别在于保护期限的不同,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分别为30、20、10年,并可以到期申请延长;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7年。


(资料图)

片仔癀宣布大幅涨价近三成

5月5日晚间,片仔癀公告,鉴于片仔癀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公司决定自公告之日起,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

上一次提价还要追溯至3年前。根据公司公告,片仔癀2004-2020年官方指导价年均提升6.6%,上次提价时间为2020年1月,片仔癀锭剂终端价于提升11.3%至590元/粒后,官方指导价三年未变。

根据公告,此次涨价的片仔癀系列产品,含片仔癀锭剂、片仔癀胶囊剂和复方片仔癀含片等,其中片仔癀锭剂占主导地位。公司表示,价格的上调,可能使得片仔癀系列产品销量出现变化。

中药独家单品或迎新一轮涨价潮

缘何过去三年未涨,此时才涨?事实上,不只是片仔癀,多家中药上市公司的核心产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价,写提价间隔较短。相比来看,片仔癀的提价幅度和间隔属于中等水平。

比如,同仁堂核心产品于2021年底和2022年初提价。安宫牛黄丸终端价提升10.3%至860元/粒。同仁牛黄清心丸终端价和批发价(含税)均提升12.8%,达到880元/盒和765元/盒。跌打丸OTC终端价提升45%至20元/盒;牛黄清胃丸终端价提升65%至19.8元/瓶;壮骨药酒323ml和600ml两个规格终端价分别提升25%/30%至450元/瓶和780元/瓶;同仁乌鸡白凤丸OTC终端价提升16%至80元/盒; 局方至宝丸终端价提升12.5%至898元/丸。

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从2022年3月起提价。其中双天然铁盒终端价提升14%至5880元/盒;双天然木盒6丸/盒和18丸/盒两个规格终端价均提升6.3%至3360元/盒和10080元/盒。

健民集团的龙母壮骨颗粒于2020年底提价,30袋提升幅度超100%,60袋提升幅度超50%。

太极集团于2020年底提价。藿香正气口服液提升12%至10元/盒(5支装),急支糖浆从8.5-15元/ 瓶提升至28-45元/瓶;通天口服液从2.8元/支提升至5.5-7元/支;鼻窦炎口服液出厂价提升20- 30%,终端价提升2-3倍。

云南白药的散剂出厂价于2022年1月提升13.5%。马应龙(27.400, 0.42, 1.56%)的痔疮膏(10g)于2021年提价。九芝堂(14.170, -0.02, -0.14%)于2021年1月提价,其中六味地黄丸(520丸/盒)提升10%至48元/盒;天然安宫牛黄丸提升12%至598元/丸;体培安宫牛黄丸1丸/盒和2丸/盒,分别提升25%/20%至398元/盒和598元/盒;牛黄解毒丸提价超30%至15元/盒;逍遥丸、上清丸、通宣理肺丸盒银翘解毒丸均提价超25%。

片仔癀的经营情况调研

除了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和同行量价齐升的因素外,还能从过往价格调整后的业绩变化和股价变化中窥得一二。参照过往,价格调整后片仔癀的经营情况一般呈现稳步增长。

根据报告,从2004年到2020年,片仔癀国内零售价一共提价9次,最近一次提价是2020年1月,整体价位从325元的零售价提升到了590元,提升81%。出口零售价一共提了10次,从14.5美元/锭提升到了51.8美元/锭,提升257%。

具体来看,2005年,片仔癀出厂价和零售价同步提升5元,同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65.2%,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106.8%,股价以53.99%位列同行上市公司涨跌幅第二,第一位涨幅61.73%的云南白药。

2011年和2012年,片仔癀将国内零售价分别提升60元和20元。2011年,片仔癀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16%,较前一年的32.29%有显著提升,2012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依旧双位数增长,为26.64%。在此期间,同行业平均股价下跌16.47%,而片仔癀股价却逆势上涨52.68%。

2016年、2017年,片仔癀再次提价,零售价分别提升40元和30元,提价的结果也迅速反应在年报中。201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回归双位数,达到14.88%,扣非后为增长13.71%;2017年,归母净利润达到8亿元,同比增长50.53%,扣非后同比增长48.4%。到了2018年,片仔癀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也依旧保持在41.62%的高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4.97%。3年间,同行业股价平均下跌32.05%,片仔癀却上涨91.71%,排在全行业第三。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中医药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原料供应决定其产量、销量以及未来的增长,对于具备原料稀缺的品牌中药OTC,原料供应为决定其发展的核心因素。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带动产品价格提升。同时由于精品中药品种自身的稀缺属性,适度提价并不会影响其销量增长,在将原材料价格提升传导向终端的同时反而获得了更为主动的定价空间,量价齐升逻辑可持续。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制粒而成的单味中药颗粒。

从2001年至2021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经历了生产试点到结束的过程,随着政策放开,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由牌照制转变为备案制。

2021年,《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正式实施,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应执行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没有规定的,允许省级药监部门自行制定标准,自此,中药配方颗粒产业迅速扩容。国家药监局也颁布了196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各省也相继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实施细则,陆续开展了省级标准发布与备案审查工作。

当前,由于市场仍处于标准切换的“调整期”,头部制药企业配方颗粒业绩“遇挫”。华润三九称,公司处方药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59.76亿,同比增长7.19%,(这一)增速略低于公司整体增速,“配方颗粒业务过去一直处于快速增长,去年受到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而首次出现负增长”。

此外,央企背景的中国中药(00570.HK)业绩亦因中药配方颗粒业务不振而受到影响,该业务占据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年报指出,2022年,中国中药营业额同比减少24.9%至140.04亿元,“主要受到中药配方颗粒新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

中国中药年报称,中药配方颗粒贡献营业额达77.12亿元,占营业额的53.9%,同比减少42.5%,自2021年11月新政策正式实施以来,行业内新旧标准转换工作仍在持续推进,“2022年上半年,除疫情影响外,受到国标和省标公布及备案品种不足,以及部分医疗机构由于新政策实施初期提前储备企业产品的影响,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板块营收出现下滑。”

我国有药用资源1.6万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4万余种,药用动物两千余种,药用矿物百余种。2022年1-9月,中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138.1 亿元,同比增长 5.8%;利润 598.4亿元,同比增长 4.8%。2022年中药材种植规模达6400万亩,2020年国内中药材生产产能达541.49万吨等相关信息。

从一季度业绩来看,共有58只中药股的一季度净利润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太极集团、吉林敖东、生物谷等13只中药股业绩实现翻倍;

太极集团的净利润增速最高,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4.27亿元,同比增长25.27%,实现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991.16%;

作为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太极集团拥有西南药业、涪陵制药厂等13家制药厂,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0多个;

进入2023年,太极集团走出一轮震荡上涨行情,从30元的低位攀升至54.33元,1月份至今股价累计上涨80.74%;

吉林敖东紧随其后,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719.2%,公司是吉林老字号中药企业,1月份至今股价累计上涨16.48%;

除了业绩增长外,“中特估”也为中药板块注入新动能,据了解,50%以上的中药股属于央国企控股,中药国企在股权激励、混改等措施的刺激下,或迎持续超预期利润释放;

《2023-2028年中国中医药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