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卫事件 2023年中国新冠疫苗行业市场全面分析

我国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技术路径的覆盖度和推进速度,均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已上市7款疫苗产品,所属单位分别是国药中生武汉所、北京所、北京科兴、智飞生物、康希诺、康泰生物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多种技术路径的疫苗研发在同步进行,已上市和正在研发的技术路线主要集中在灭活、重组蛋白、病毒载体和mRNA疫苗。随着疫苗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疫苗种类将更加丰富、防御效果更显著。

据介绍,目前预约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实施免费接种,仅针对18岁以上人群,且为加强免疫接种,需已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包括北生、科兴、武生疫苗)或康希诺重组新冠疫苗后满6个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市民目前仅需接种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据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剂型与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应答。

新冠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卫事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2020年1月30日新冠被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卫事件起,已经过去了3年多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因为新冠发生了重大变化。

尽管新冠病毒已经并将继续广泛传播和演变,但它不再是不寻常或意外的事件,现在是时候将新冠作为一个持续的健康问题进行长期管理了。针对新冠的长期管理,世卫组织也给各国提出了相应建议,包括做好未来突发事件准备、继续支持疫苗研发并把疫苗列入重点接种计划、汇总监测数据变化等。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新冠疫苗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后,经历多次变异,从阿尔法(alpha)到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再到现在的奥密克戎(Omicron)。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变异株。

目前,新冠疫情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让新冠确诊人数、死亡人数再次激增。近期,全国疫情呈多地局部爆发和零星散发状态,死亡人数激增,涉及多个地区。Our world in data数据显示,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29例。疫情爆发初期,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新冠重症率13.8%,粗病死率3.8%。为遏制疫情蔓延和降低重症率或死亡率,各国积极研发有效的防疫药品。

研究证明,接种疫苗能明显降低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是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已接种疫苗人群体内的特异免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需接种加强针以重新激活免疫记忆。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3.4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2.8亿。为增强个人防护应对不断变异毒株,我国正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并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加强针的接种情况,疫苗接种工作将持续进行。

2023年中国新冠疫苗行业市场全面分析

疫苗行业规模空前扩张,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国际新冠疫情给世界生物制药行业 的发展格局带来深刻影响。疫苗行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一跃成为生物制药板块的聚焦点。随着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提高,mRNA疫苗可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等领域,逐步替代了传统疫苗。“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化的出台,相关研究关管线不断推进,明确指出:紧跟疫苗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建设MRNA疫苗,提高疫苗供应链保障水平。

全球人口数量超过76亿,为达到群体免疫效果,新冠疫苗接种率需要达到60%-80%,取中间值70%来计算,全球有超53亿人需要接种新冠疫苗,mRNA疫苗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mRNA药物市场规模将达51.2亿美元。

未来,新冠疫苗企业持续研发输出加强疫苗,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可兼顾对海外新增量市场的开拓。未来,mRAN疫苗将成为各国的研发重点。我国也将在政策激励和市场需求等共同推动下,实现技术突破,将其大规模应用到序贯接种之中,增强国民对于持续变异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目前纵观全球,疫苗分配结构性失衡,低收入国家疫苗覆盖率 较低,及新兴国家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疫苗接种需求亦在不断增加,疫苗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可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疫苗行业 2021-2025 年将持续以17.3%的复合年增长率不断发展,预计 2031 年国内疫苗市场份额将占据全球市场份 额的 43%。

更多新冠疫苗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新冠疫苗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