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菜籽油行业发展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油菜种植减产的因素分析油菜籽产业链的目前形势是:源头油菜籽种植农户弃种,中间环节油菜籽价格一刀切,下游环节压榨规模分散,油菜籽原料短缺,终端菜籽油市场定价权失衡。
(资料图)
国家的粮油政策对小麦收购有最低价保护和稳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国家在秋冬播种时期提前公布下一年度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国家每年都提高主产区粮食最低收购价。而同时期国内油菜籽价格往往因9月底油菜籽临时收购政策结束而回落,沿江地区的农民感到种小麦比种油菜籽心里踏实,更倾向于种小麦。
2023年中国菜籽油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是全球菜籽油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国,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13亿亩,油菜籽产量达到了1493.07万吨,油菜籽产量不断攀升,而我国菜籽油压榨能力不断提升,带动了菜籽油产量的不断增加。油菜作为国内第二大食用油来源,可利用南方广泛的冬闲田种植,不与水稻等主要粮食争地,还可滋养地力,在扩大种植规模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如能持续提高单产和含油量,我国菜籽油产量可实现倍增,对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将大有裨益。
国家许可在沿海非油菜籽产区加工进口油菜籽的厂家有18家,进口油菜籽质量好且稳定,是期货交易,容易锁定成本。大型油菜籽压榨厂都分布在沿海,加工后菜籽粕就地销售,降低了运输成本,阻碍了内地国产菜籽粕在沿海地区的销售,也对菜籽粕的价格上涨起到抑制作用。沿海加工厂加工进口油菜籽的利润比加工大豆高几倍,形成两极分化。
未来十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化水平深入推进,以及国内部分区域传统习惯的持续,我国植物食用油消费量持续增长,同时随着近年来健康理念意识加深"减油、减盐、少糖"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出现基本稳定及略有减少趋势,预测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将放缓,同时消费结构逐渐优化趋势,食用油消费多元化消费及健康还与品质化需求特征愈加明显,尤其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酸健康油脂关注度逐渐上升,对此芝麻油及葵花油、亚麻油等特色植物油消费量呈现逐步增长趋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菜籽油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芸苔油、香油、芥花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菜籽油。是我国主要菜籽油之一, 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油菜籽种植面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由于小麦基本可实现机械播种、机械收割,而油菜籽种植机械化的推广还需一个过程。目前种植油菜籽基本上依靠人工操作,育苗之后需要人工移栽,收获之时需要人工收割。农村日益紧张的劳动力和人工费的上涨,使农民对费工费时的油菜籽种植“望而生畏”。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油菜籽市场价格波动不定的情况下,农民无奈之下纷纷弃种油菜籽。
菜籽油的下游的消费市场,我国油脂科技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起步时主要以国内自主开发技术为主,局限在皂粒、脂肪酸、甘油等产品,技术较为落后;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油脂科技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油脂科技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至今,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纷纷进入国内油脂科技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同时,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新建或扩建生产装置,企业生产规模与集中度大幅提高,油脂科技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分为冬季油菜籽(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季油菜籽(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冬油菜的面积和产量占90%以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春季油菜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集中。根据资源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农业部将长江流域优势油菜区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选择优先发展区或县。主要条件为:油菜籽浓度高,种植面积与冬季作物比例分为上游面积的30%,中部面积的40%,下游面积的35%以上;强大的加工龙头企业。
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菜籽油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