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碳达峰实施方案扩大绿色金融规模 绿色债券发展驶入“快车道”

广东省近日印发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规模。河南省印发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指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

碳达峰实施方案扩大绿色金融规模


(资料图片)

广东、河南等地相继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碳达峰路线图,提出完善绿色金融等支持政策,绿色保险频频被提及。

广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绿色项目库”并定期开展融资对接,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第三方绿色项目评估认证。

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式,支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气电等新能源、清洁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更好应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推广“光伏贷”“林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龙头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多家险企正在积极丰富绿色保险供给。例如,中国人寿不断增加绿色保险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2022年,中国人寿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万亿元,为超4000家企业提供环境责任风险保障。

2023年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气候保险、新能源保险等,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绿色债券发展驶入“快车道”

随着“双碳”战略全面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境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515只,同比增长5.75%,规模达8720.16亿元,同比增长43.35%;截至2022年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2.63万亿元,存量规模1.54万亿元。此外,2022年,ESG类债券全市场发行量为5509亿元。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5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蓬勃发展,2017年、2018年均为发行量第二大国家,占比约为20%,仅次于美国。2021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科学准确地界定了绿色项目的范围,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2022年,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中国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也需要绿色金融的强力支持,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项目、促进企业绿色投资、改善企业绿色绩效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市场日趋成熟,绿色债券将为我国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活水”。“双碳”战略推动下,绿色债券市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1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该行当天在上海清算所面向全球投资人成功发行150亿元3年期“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2.65%,获得了境内外各类投资者的踊跃认购,认购倍数达3.74倍。

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710亿元。

据了解,本次发行严格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筛选募投项目,同时自愿遵照《绿色债券原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募集资金将主要优先用于长江沿江地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污水处理及管网项目、水生态治理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河湖与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等绿色项目。经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认证,本次发行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绿色等级为最高等级G1。根据测算,相关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52万吨、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32.74吨,减排水体污染物COD2.88万吨。

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项目支持力度,在服务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中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作为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绿色金融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市场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如何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除了在负债端提供绿色保险产品,保险业也在资产端推动绿色发展,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优势,为绿色产业引入金融活水。

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低碳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保险资金在绿色投资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为险企发展转型、拓宽业务领域、提升投资收益贡献力量。

多家大中型险企的绿色投资初具规模。如中国人寿表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打造了一大批特色绿色投资项目。如战略投资青海黄河水电、中广核、中电核等旗下清洁能源项目,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重点支持低碳、生态等领域融资需求。

自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历经数年的发展,各项指标均已位居世界前列,逐渐建立起自上而下、长远布局、区域协同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多年来,绿色金融改革发展取得诸多代表性成绩。具体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发力。

一是4月份证监会发布了《碳金融产品》等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各种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新产品为金融机构开展低碳减排相关的市场融资工具带来了广泛的积极性;

二是6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有助于充分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令金融机构业务规范得到科学指引;

三是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于8月正式发布,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下,加速积累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市场经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四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提出了《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提升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绿色保险 实施方案 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