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2023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时使用的各类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
(资料图片)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2023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随着资金的大力投入以及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等,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准得到了较大提升,当前我国各集团设计的海洋工程产品都具有世界性领先水准且可以有效应用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抓住海上风电发展黄金期,积极承接风电安装船、海上风电场运维船、海上风电项目导管架、海上升压站建造等项目,同时积极推动海工装备“去库存”,经营状况有所好转。2018-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营业收入逐年上升,2020年营业收入增至439.60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9.30%。
目前,中国进出口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主要包括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多用途船等。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进口金额逐渐增加,出口金额逐渐减少。2021年进出口金额分别为24.72亿美元和61.84亿美元,进口较2020年增长27.89%,出口下降8.28%。
目前世界认可的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企业由欧美日本等国家垄断,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的进口率在70%以上,据统计有95%以上的设备关键组件需要依赖进口,这就使得自主设计研发的难度大大提升。
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国将着力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发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中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到2027年中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824亿元。
近年来,中海福陆重工除了打造了“海基1号”、陆丰15-1平台等深水导管架,还建造了“陆丰14-4组块”、东方13-2CEPB海洋油气平台等“巨无霸”。这些海洋工程装备不仅提升了我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水平,也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更为推动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和保障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2021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53.8%和47.6%,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4.1、5.0和2.9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各有6家企业分别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准,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均占全国总量的69.3%,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69.5%。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向好,通过大数据挖掘,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招标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调研显示,海洋新兴产业中57.7%的被调查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海洋高端装备加快发展,新承接 LNG(液化天然气)船规模达我国历史最高水平。海水养殖走向深蓝,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收获我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积极探索了我国深远海养殖新模式。海洋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进展,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在天津建成投产,首个智能深海油气保障仓储中心在海南建成投用,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广西钦州启用。
因海而生,拓宽产业“新赛道”。导管架平台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相当于海洋油气平台的“地基”。作为“大国重器”级别的工业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制难度大,生产极其复杂,体现了珠海高端制造的实力和水平。
海洋工程和船舶装备产业围绕大型运输船、海洋油、气、矿资源开发装备、船舶与海工配套设备、特殊功能特殊用途海洋工程装备五个方向细分了勘探与钻井装备等17项三级技术、物探船等15项四级技术,梳理了50余件产品、60家企业、30家科研机构。
本报告对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将帮助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