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讯!2023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医药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势头明显。随着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医药流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医药流通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医药流通行业中的翘楚!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医药供应链协同发展,创新药品零售与服务模式,行业销售总额稳中有升,集约化程度继续提高,显现出长期向好的态势。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医药供应链协同发展,创新药品零售与服务模式,行业销售总额稳中有升,集约化程度继续提高,显现出长期向好的态势。
从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两票制”压缩了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最后到医院的环节。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多级代理模式,加速资源整合效率、使得信誉度好、规范性强、终端覆盖广、销售能力强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中国除了少数生产企业的药品可以做到两票制,大部分企业的药品的销售链条仍是三票甚至更多票,因此,在未来,伴随着两票制的进一步落实,两票制覆盖范围的扩大,医药流通行业运行的中间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渠道将扁平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医药流通是指主要流通商品为药品及医疗器材的批量销售业务。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提供充足的仓储空间、专业的医药管理人员、覆盖广泛的物流和医药销售渠道,在与上下游的买卖交易中获取利润差,以此支付在医药产品流通环节所产生的仓储费、管理费、物流费、销售费,并获得适量的利润。
医药流通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产业链上游是药品及医疗器材的生产厂商,根据销售产品的不同主要有七大类医药产品的生产厂商,分别是西药类、中成药类、中药材类、医疗器械类、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以及其他类;产业链中游为医药流通核心环节,医药批发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管理和销售,医药批发企业通过医药零售企业间接或直接将医药产品流通至医药产品的终端市场,包括医院、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店、医药电商等;产业链的下游则是医药产品的消费市场,包括各类病患以及其他一般消费者。
全国医药物流直报企业(412家)共拥有1253个物流中心,仓库面积约1261万平方米,其中常温库占38.4%、阴凉库占59.8%,冷库容积为93.9万立方米;拥有专业运输车辆1.65万辆,其中冷藏车占17.8%、特殊药品专用车占1.1%。在物流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方面,84.3%的企业具有仓库管理系统,79.4%的企业具有电子标签拣选系统,64.6%的企业具有射频识别设备。
2023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
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20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3.7%,同比提高0.4 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6%;前10 位占55.2%。
目前我国医药批发行业企业按照销售规模可以划分为三个竞争层次。处于第一层次的是四家全国性批发巨头,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及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千亿以上水平;处于第二层次的是广州医药、南京医药、重庆医药、瑞康医药、安徽华源等,业务布局以发展核心地区为主,营收在千亿以下,但同时有形成一定规模;其他绝大多数企业则处于第三层次。
在医药零售市场,结合相关企业业务布局以及门店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国大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以及益丰药房等进入行业较早的企业凭借经验优势发展较为成熟,业务布局较为全面,营收规模较大,处于我国医药零售行业第一梯队;同仁堂、众友健康、漱玉平民等立足区域发展,处于第二梯队;健之佳、好药师以及天济大药房等医药零售业务发展仍相对较慢,营收规模较低,处于第三梯队。目前,我国医药零售市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国大药房以4.21%的占比排第一,大参林、益丰药房等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均在4%以下。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报告中的行业数据分析以权威的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描述行业概貌的同时,对医药流通行业进行细化分析,重点企业状况等。报告中主要运用图表及表格方式,直观地阐明了行业的经济类型构成、医药流通行业规模构成、经营效益比较、供需状况等,是企业了解行业市场状况必不可少的助手。
更多医药流通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