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门:共享汽车用户规模 共享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战略
随着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铺开,“共享经济”的概念迅速普及,共享汽车也随之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共享汽车平台也像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布局,虽然各家平台投放车辆以及网点的数量有多有少,但均已在市场上引起一定反响。共享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新事物的诞生还是需要和社会实际情况不断的磨合相适应。
共享汽车是以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订、车辆取还、费用结算为主要方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共享汽车在城市出行版图中属于10~30公里的中短距离、路线自由度较高的出行方式,主要与出租车、网约车和私家车的出行场景较为接近。相比出租车、网约车等,共享汽车自驾出行的方式私密性更高。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
此前2015年左右开始,共享汽车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最先进入赛道的是首汽。2015年8月,首汽集团推出后来的共享汽车龙头GoFun。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GoFun先后获得了两笔融资,后者由大众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公司投资。
随后几年,宝能汽车在2016年成立了联动云,上汽集团成立了Evcar、北汽旗下拥有摩范,此外,盼达用车、烽鸟等品牌也先后成立。
然而,从用户端感受到的停车难、损耗多、价格无优势,到企业端的运维成本高、用户黏性跟不上、细分市场未找准,这些问题最终都成了共享汽车头上的“紧箍咒”。从2019年开始,多家共享汽车企业艰难求存。
从发展规律看,任何行业都会经历萌芽期、过热期、反思期、复苏期、成熟期,共享汽车行业同样如此。现在,共享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资本萌芽期和过热期,开始进入反思期。未来,资本对于行业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但一些优质企业仍然会受到资本青睐,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是下一阶段重要的竞争要素。
共享汽车用户规模
共享汽车发展模式将经历规模化发展、精细化运营、实现盈利等三个阶段。共享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用户是否会使用产品取决于周围共享汽车的数量和找车的便利性,因此共享汽车企业需要不断投入汽车来吸引用户使用。
前期采用优惠或免费的形式吸引用户体验之后,再通过精细化运营完善产品流程和细节提升用户体验,形成市场口碑,在达到一定市场规模后,合理的产品定价和多样的变现模式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立足的关键。
我国共享汽车起步较晚,但目前发展迅速,已在我国多个一线城市登录,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中低端收入家庭以及临时需要用车的用户。目前,行业进入市场启动期,市场进一步洗牌,技术进一步成熟,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从用户规模来看,2020年1月中国共享汽车平台月活用户规模达到高峰359.9万,后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2020年3月后逐渐回升,2020年5月达358万。各平台精细化运营助力下,共享汽车平台使用时长持续增长。
从区域分布看,华南、西南、华东为共享汽车发展核心区,活跃用户占总量的75.5%,长三角、珠三角共享汽车用户规模引领全国。
共享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战略
从区域分布看,华南、西南、华东为共享汽车发展核心区,活跃用户占总量的75.5%。从城市群分布看,其逐步成为共享汽车业务发展的主体形态:EVCARD引领长三角、GoFun主要聚力珠三角及川渝地区,头部平台在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结合地理空间特征进行分群布局,形成区域经济圈,可由点带面的推动资源有效联动。
从长远角度来看,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机会仍然向好,但现在市场不够成熟、充电桩配套不够完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如果能等待新能源车购置成本继续下滑后,市场仍然有机会。
共享汽车是重资产并需要多方协作的行业。共享汽车运营商作为共享汽车行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首要解决的是汽车采购的问题,共享汽车运营车辆目前包含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未来将以新能源车为主;网点建设、车牌保险、日常保养和车辆调度等多个方面的组织工作也由共享汽车运营商完成。
从全球来看,绿色共享出行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无论商业模式、运行方式、服务产品技术还是政府的监管都需要研究和解决,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共享出行环境。因此,必须通过技术迭代与运营模式创新,提供场景化、个性化及稳定性更高的出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共享汽车的初衷,并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